自《八佰壮士》这一部优秀的电影爆红之后,关于八佰壮士守四行仓库的历史也被大众所熟知。
如今,全国各地的游客们到了上海,去了四行仓库,就会用鲜花等方式纪念那段历史,不忘那段抗战史。
在2011年之前,420名“八佰壮士”的老兵们还在,不多,通过他们的口述,采访者的整理,“八佰壮士”的去向变得清晰起来。
守四行仓库的是当时的精锐,88师524团1营,420人,指挥员是谢晋元。
但当时的安排不是一个营守上海,而是88师整个师1.2万人,88师师长孙元良可不干,他认为88师经过了5次新兵补充,战斗力已经完全下降,留下88师是孤军,没有支援,坚守上海完全是自杀行为。
所以,524团1营成了最后协商的结果,谢晋元从军多年,自然知道带着一个营留守上海,最坏的后果是什么,从他接到命令的那一刻,他毫不犹豫地执行,在他的身上,有一种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的杀敌气魄。
524团1一营从10月27日进入88师的指挥部,四行仓库,谢晋元当天夜里就让战士们修筑工事,堵死所有的窗户,只留下一道前往租界的口子,这是他们跟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道路,后来这也是他们唯一一条撤退的路。
因为四行仓库背靠租界,日军还不愿意跟国际撕破脸皮,没敢动用飞机和大炮,只能用机关枪和平射炮不分昼夜扫射。
八佰壮士在四行仓库坚守了4天4夜,击退了日军的6次进攻,击毙伤240人,击毁日战车2辆,“八佰壮士”伤亡37人。
在这4天4夜里,对于八佰壮士最困难的,是物资紧缺,不缺弹药。四行仓库里面有粮食,是生的,420人吃光了贴身携带的干粮后,只能吃生花生、生小麦,水龙头有水,不敢喝凉的,只好把水龙头的水放到机关枪的水套里,喝“冷却水”。
“八佰壮士”们吃多了这么多东西,肚子非常不舒服,就算是有人捐物资,把饼干、罐头、点心这么多东西堆成小山,战士们在枪林炮雨中也不敢冲出去去拿,只能趁晚上派人偷偷去捡回来一些,也难解决400多人的饮食问题。
全营的人都知道,进入了四行仓库,只有两条路,要么打退日军,要么战死沙场。他们在四行仓库立下遗嘱,决心跟四行仓库共存亡。
但在10月30日,88师撤退布防成功,与日军隔河作战,遂下令谢晋元撤退!
四行仓库前面被日寇占领,后面是租界,根本就不能撤回后方,离开上海。往租界方向撤,那也没有我军的部队驻守,留在租界也是迟早要被日军围住。
第二次,宋子文也打来电话,让谢晋元撤退。同时上海商界也打来电话,说:“离四行仓库不足10米远的地方有巨大的煤气罐,一旦被日军击中,后果不堪设想,希望壮士们撤向租界。”
在多方的电线日夜晚,下令撤退,通过新垃圾桥撤向租界,全营将士驻守在胶州路的“孤军营”。
在2008年,王文川参加了一场活动,这场活动是迎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老兵遗骨回国,已经90岁高龄的王文川在活动中泣不成声,他知道他的战友们仍然保留着谢晋元的勋章。
他们一进租界,先是享受了英雄般的欢迎,没过几天,八佰壮士就被“万国商团”缴了械,他们在租界里,是一群没有枪在手的战士,即使每日正常出操训练,这给他们日后成为战俘埋下了的隐患。
因为有租界条款,日军不敢随便进入租界,八佰壮士暂时获得了保护,也时刻面临着羞辱,不能升旗。
在1941年8月13日,谢晋元跟“万国商团”的头头们经过商议和讨论,他们同意了壮士们升旗。到了这一天,他们又突然反悔,谢晋元毫不退让,跟外国士兵发生冲突,壮士们赤手空拳丝毫不惧,可他们枪炮在手,主动权在他们手上。
这场冲突过后,谢晋元等人被抓走了十几个人,最后是孤军营的全体将士绝食3天,谢晋元才被放出来。
同时,孤军营里有四个人叛变了,在1941年4月24日的凌晨5点,壮士们正常出操,这四个叛徒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匕首,偷偷抱住谢晋元,捅了谢晋元几刀,谢晋元就此倒下。
八佰壮士的厄运还没有停止,在太平洋战争全方面爆发后,日军冲进租界,俘虏了他们。
一部分被押送到了安徽芜湖挖煤,另一部分则是被秘密押送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劳工。
劳工,非人的待遇,那些远渡重洋的壮士们,再也没踏上回国的旅程,直到几十年后人们发现他们的墓碑。
而王文川则是被押送到了安徽芜湖,他是安徽寿县人,1918年出生,贫穷、农民,这两个安在王文川14年的标签,在他14岁时,被一场特大洪水摘掉了。
家乡洪水蔓延,王文川没有田可以耕种,不得不背井离乡,到外处谋生,一路流浪到了苏州。
恰巧这时苏州的驻扎部队88师正在招兵,王文川从兵油子那儿听到当兵有兵饷,还管吃管住,他为了讨一碗饭,二话不说就报名当兵。
王文川在部队穿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,刚开始时每天吃三顿糙米饭,吃得饱,逢年过节才改善伙食,有点肉吃,后来,王文川每月都能领到两块银元。
解决衣食问题,王文川可以踏踏实实的干点事了,他被分配到了机枪连,是一个重机枪手,还有一个搭档送弹手。
在四行仓库中,王文川和送弹手老刘被安排在一楼的一个工事里,谢晋元嘱咐王文川等人:要严密监视日军,一旦日军靠近四行仓库,给我狠狠地打,不让日军靠近大楼。
王文川接到命令后,一刻也不敢打盹,日军一露头就用机枪扫射,困了累了就让老刘替代。
在一次跟日军的对攻中,王文川正在突突地扣动机枪扳机,猛地发现没有子弹送上来,王文川扭头一看,看到老刘倒在了血泊中,他被流弹击中了头部,阵亡了。
现在王文川当了战俘,成为了挖煤的劳工,当他得知这些战略资源要被运送到日本时,就开始“磨洋工”,没少受到挨打。
有一天,一个合肥老乡问王文川:“你想不想回家。”王文川肯定想啊。合肥老乡就把自己的房子的位置告诉了王文川,让王文川晚上冒死偷跑出来,藏在他家中。
王文川逃了出来,藏在老乡家中的顶棚,没过多久,日本人就来搜查,他们不敢上去顶棚,怕塌下来,就用刺刀往上面刺了几下,没有收获就离开了。
这次惊心动魄的出逃,给了王文川第二次重生的机会,他一路往南京走,走了三个多月,被安排了到散兵收容所。随后他找了自己的朋友,在北京的陆军医院工作,离开了部队,当了一个工人。
在王文川以后的日子里,他再也没有回到战场上,他变得沉默寡言,不跟人谈自己的过去,把自己曾是“八佰壮士”的一员埋在心里深处。
直到2007年,王文川的老伴去世,子女在整理遗物时,看到那些老照片,才知道王文川曾经当过兵,是个战士。
在子女的不断追问下,王文川才说:我以前在上海淞沪抗战中打过日本人,还在四行仓库守了四天四夜。
子女们听到这一条消息,犹如惊天暴雷,他们马上找了相关的工作人员,经过核实当面的花名册,发现王文川确实是抗战老兵!
2007年,是“八一三”淞沪抗战的70周年,王文川执意要从北京去上海,去看看四行仓库,在他的强烈要求下,子女也只能尊重王文川的想法,把他接到了上海。
在万国公墓,王文川看着谢团长的墓碑,放声大哭,并且在子女的帮助下,从轮椅中站了起来,给谢团长行了一个军礼。
子女们看到这一幕,终于明白了在这60多年里,父亲为什么在别人的眼里那么古怪。
“中国不会亡,中国不会亡,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,中国一定强,中国一定强...
对于这些老兵来说,他们经历过最困难、最严峻的岁月,上过战场,打过小鬼子,他们有着一腔热血,只为中国。
而这些老兵,那些在战场的磨砺的记忆永远都不可能忘,那些从军打仗的卧倒动作不会忘,那些百发百中的神枪技术不会忘。
每当有记者去采访他们,他们总是有着一股豪气,大声说道:“现在我还能上战场。”